DenseNet in mindspore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2年7月29日 晚上
DenseNet in MindSpore
 关于DenseNet实现的文章有很多,但是MindSpore作为华为研发的新生框架,此类网络结构实现的还不够,所以我在这里使用MindSpore复现了一下DenseNet网络。
实验配置
- MindSpore 0.5 version
- 华为Ascend
- Python 3.7
注意事项
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MindSpore初期算子支持不够,所以不能使用AvgPool2d,所以我们在这里用MaxPool2d代替实现。并且由于0.5版本并不支持全局池化,所以我们使用ReduceMean算子代替全局池化.经过实际测试,这种替换对最后的结果影响并不大。
具体实现
数据集
 根据原论文中提供的数据集,我决定采用最简单的CIFAR10作为本次的实验数据。该数据集提供50000个训练样本和10000个测试样本,样本尺寸为32*32。样本被标注为10类。
实验前准备
 由于我们使用的华为的Ascend平台,所以要事先配置好obs桶,将文件和数据集上传到obs桶中,数据集放在cifar10
文件夹内。
 在我们开始训练时,需要新建一个训练任务,训练文件选择对应的train.py
,数据集位置选择cifar10
文件夹。具体的操作步骤见华为提供的Ascend平台使用教程。
网络结构
 根据论文指导,我们采用growth_rate为12、Depth为100的DenseNet-BC网络结构以及不带Bottleneck和Compression操作的普通DenseNet网络结构。除了ImageNet数据集外,其他数据集均使用3层Dense Block结构,所以我们使用一个Conv+[DB(Dense Block)+TL(Transition Layer)+DB+TL+DB]+BN+ReLU+Pool+Dense
的网络结构。
 其中Dense Block由一个BN层+ReLU层+3x3的卷积层
组成,如果使用DenseBlock-BC网络结构,则还需要加一个BN层+ReLU层(Bottleneck Layer)+1x1的卷积层
放在其3x3卷积层前,可以提高运算效率和最后的精度。
 其中Transition Layer则由一个BN层+ReLu层+1x1卷积层+AvgPool2d层
组成.用来减少特征映射的尺寸,提高计算效率。
 在网络的最后,我们使用一个全局池化层,将8x8的特征映射池化为1x1,然后将其展开,用来代替传统的全连接层。
 样本初始尺寸为32x32,经过两层Transition Layer,变为16x16和8x8。最后经过全局池化层,变为1x1。
训练
 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,我们使用动态学习率,初始学习率为0.1,达到50%的epoch时衰减为十分之一,达到75%的epoch时再次衰减为此时的十分之一。
 我们根据论文使用0.0001的weight_decay和0.9的momentum。优化器采用随机梯度下降(SGD)。损失函数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。使用一种简单的随机正态分布将每层的卷积层进行初始化,并使用镜像、裁剪等数据增强操作。
 使用的训练epoch为300,最终耗时6小时34分钟,训练loss降至0.001。
实验结果
 测试样本为CIFAR10中的10000个不重复测试样本。最终我们在DenseNet网路结构上实现了94.68%的准确率,在DenseNet-BC网络结构上实现了94.9%的准确率,并未达到论文中的得到的准确率,我猜想是因为Ascend平台的差异,以及我们之前使用的一些替代的算子造成的准确率差异。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实现代码
https://github.com/zhaoyiming/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